•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年度审计报告

    2020-02-01 13:53:04 发表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年度审计报告2017年度  目      录 一、审计报告二、附表:1、社会团体财务相关情况统计表2、201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3、2017年度业务活动表4、2017年度现金流量表三、2017年12月31日银行对账单复印件四、北京天鼎衡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营业执照复印件&nb

    65 人看过

  • “中心”青少年心理问题诊疗基地 十一期间面向青少年家庭开放

    2023-09-28 13:22:46 发表

    “中心“青少年心理问题诊疗基地(以下简称为“中心基地”)自成立以来,已成功转诊数名青少年。由北京各大医院精神学科专家和心理咨询师、治疗师组成的“基地”专家委员会,按照医院工作流程,针对心理问题及心理疾病进行分类研究和特色诊疗。“心理问题诊疗研究基地”针对青少年心理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包含抑郁、焦虑、自闭/孤独症、强迫、恐怖、成瘾等,以及适应不良、逆反、自卑、孤独、嫉妒、亲子关系、性烦恼和性困惑、学业

    10 人看过

  • 2023年心理疏导服务项目圆满完成第一阶段工作

    2023-09-28 13:18:28 发表

    当下青少年心理问题凸显,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为了汇聚多方力量,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在往年工作和经验的积累之上,北京团市委今年继续推进“2023年心理疏导服务项目”。 该项目为北京16个区的青少年提供个案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服务,由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承接。自5月份启动以来,截至9月底,项目通过个案

    3 人看过

  • “关注新生心理健康,助力新生成长”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召开青少年心理问题研讨会

    2023-09-25 16:30:30 发表

    新学期是学生心理问题集中表现和显现的重要时间点,也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现心理问题,提供心理帮助的重要契机。为交流新学期青少年心理工作,提高青少年心理工作的水平,提升个案心理咨询、心理诊疗专项工作能力,2023年9月22日,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心理问题诊疗研究基地在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召开“关注新生心理健康,助力新生成长”青少年心理问题研讨会。来自全市心理医疗机构、共青团系统

    12 人看过

  • 《志愿服务第一课:志愿者与志愿精神》——2023年“中心”第三季度心理咨询师督导培训圆满完成

    2023-09-20 11:34:57 发表

    2023年9月19日下午1点半,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为“中心”)成功举办第三季度心理咨询师督导培训。本次培训的主题为《志愿服务第一课:志愿者与志愿精神》,由北京惠泽人公益发展中心i志院培训总督导、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联合创始人叶颖老师主讲。此次培训详细介绍了志愿者、志愿服务、志愿服务精神,以及志愿服务团队建设的一些常用团体活动体验。叶颖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志愿服务的基础知

    11 人看过

  • 谈谈家长如何指导孩子与新同学相处

    2023-09-20 11:31:29 发表

    谈谈家长如何指导孩子与新同学相处构建积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一、高一的新生们已经基本具备了成人的思维能力,而且在信息爆炸和多渠道获取信息的时代,学生们的信息储备量在某些方面甚至要高于成人,现实条件使得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水平在快速地提高,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多元性,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文化的多元暴露出了很多矛盾,“和”就显得至关重要,“和”为何?“和”曷

    12 人看过

  • “中心”与朝阳区劲松六中持续推进“教师专项教育能力提升”培训项目

    2023-09-20 11:28:38 发表

    “中心”与朝阳区劲松六中持续推进“教师专项教育能力提升”培训项目根据“中心”同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六中联合实施的“教师专项教育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安排,2023年8月30日,在新学期开学之际,“中心”理事长许建农、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急救讲师王立强赴朝阳区劲松六中,为全体教师带来《教师校园安全能力建设及技能提升专题培训》、《创伤与应急救护》两场专题讲座。上午,许建农老师围绕《教师校园安全能力建设及技能提升专

    17 人看过

  • 开学如何调整状态

    2023-09-20 11:07:41 发表

    各级学校马上就要开学了,调整好状态,迎接新学期对每个同学都很重要。调整开学状态,总体上就是从松弛状态变为紧凑状态,探索状态变为思辨状态,感性状态变为理性状态,无目的状态变为有目的状态,相对的“无限制”状态变为相对的“有限制”状态,个体状态变为群体状态,暂时的“静止”状态”变为绝对的“运动”状态,“无牵挂”状态变为“有牵挂”状态。改变要从身边做起,从饮食起居、衣食住行,从细枝末节处开始调整。提醒要讲

    13 人看过